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笔趣看 www.biqukan.co,最快更新民国第一军阀最新章节!

比中华民国的工钱低得多,这导致他们必须累死累活的才能买上一套房子。

    大量农业人口破产失业,只能进入城市。加上社会保障制度不怎么样,为此形成了一些贫民窟。

    这些贫民窟的暹罗人,都是好吃懒做的类型,或者是一些困难群体,在中华民国有社会保障体系,自然不可能出现什么贫民窟,在暹罗就没人管了。

    财团计划在暹罗形成一个高达2亿亩的水稻生产基地,其面积已经赶上中国的中南省的水稻种植面积。

    大部分都种植三季稻的话,最终年产水稻可以高达2亿吨,这远高于后世泰国的3000万吨。

    后世泰国的水稻产量低,主要原因就是泰国农民日子太好过了,每户生产水稻的农户,平均拥有75亩土地。加上泰国又没有杂交水稻,也不怎么种三季稻,更没有太先进的机械化设备,水稻生产也不是那么精耕细作。

    尽管中华民国的机械化水稻生产也不算精耕细作,但在使用化肥和杂交水稻的情况下,亩产400公斤是很轻松的,要知道杂交水稻的亩产最高是达到了700公斤了。

    此时的暹罗就是一个傀儡国家,中华民国控制了暹罗的军队、警察、政治,因此中华民国在暹罗发展经济不是首先考虑让暹罗有多大的GDP什么的。

    而是首先考虑,暹罗的经济体该如何为中华民国服务。

    中华民国要的就是粮食,即可大量出口、援助,又可运回国当猪饲料,尽管猪的饲料转换率比牛来得高,但是吃了好饲料的猪肉营养,实际上是比牛肉来得高的。因为猪是杂食动物,什么都能吃。牛不是杂食动物,专门吃草的。

    中华民国有了这些热带粮食产地,并有机械化种植和高产量的杂交水稻后,可以肆意冲击他国的粮食生产。

    也能非常慷慨的到处搞粮食援助,这些三季稻生产成本低得很,援助花不了多少钱。

    同时财团在暹罗,还将投资3500万亩橡胶种植园,这些橡胶种植园主要集中在暹罗北部山区,以及东北部地区。

    天然橡胶的成本还是有优势的,特别是在暹罗这种人工成本低的国家,搞橡胶种植是有赚头的。

    中华民国的老百姓自然不可能去割橡胶,否则这天然橡胶的成本比合成橡胶都要高得多。

    在南华共和国、吕宋省也有很多橡胶,加上越南的橡胶,达到7000万亩左右,成为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橡胶产地,占世界橡胶面积的90以上。

    中南省的橡胶较少,后世老挝地区基本不怎么开发,那里林业资源确实很多,但中华民国却基本不开发,而是把这里的林业资源保护了起来。

    本身这是中华民国的版图范围,土著待遇也比南洋地区的土著高,所以种橡胶没钱途。在南华共和国和吕宋省,则有大量土著可用。

    同时暹罗也有种植许多热带水果,北部、东北部地区也在发展木薯种植业,南华共和国同样也有发展木薯种植业。

    木薯是用来生产淀粉、食品,同样也能用来当饲料的一种东西,但是食用有毒,必须经过加工处理。

    热带水果当中最典型的则是菠萝、香蕉、芒果、火龙果、龙眼、荔枝,这些也是销量最大的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还有一大堆的热带水果。

    每年可以为中国提供大量的热带水果,同时还加工出了许多的热带水果罐头,直接供应军队、学校,更是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。

    中国攫取南洋地区,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。昔日的中国人多地少,四亿人挤在不到四百万平方公里的精华地区,资源十分有限。

    拿下了南洋,整个国家都不要再为吃饭而发愁,甚至可以十分宽裕的把粮食拿去喂猪,同时在传统行政区内腾出大量土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,北方也空出了很多土地用于放牧。

    在农业上,中华民国的农产品出口正在向全面化的方向发展,粮食、纤维(棉花、麻类、生丝)、油料(花生、油菜、芝麻、大豆、向日葵、橄榄、油棕)、橡胶、油桐、茶叶、剑麻、水果、肉制品。

    这些全都向自给自足、大力出口的方向发展,财团在每一种经济作物的出口方面,首先不断的研究更高效率的生产工具、技术,以及更优良的品种。同时在加工、包装、价格统一方面十分用心。

    这些经济作物被加工成眼花缭乱的各种产品,向国际市场销售。

    这是江渝在争夺国际农产品定价权的布局,这些农产品定价权的争夺,就算是亏一点钱都没多大问题。

    因为大宗商品定价权关系到货币国际化,货币国际化必须具备大宗商品定价权,因为你要让别人持有你的货币,向世界范围内收取铸币税,那么必然要让其货币能买到东西。关能买到东西还不行,还得用炎黄币计价才行。

    如果商品定价权在中国手上,那么这些大宗商品必然要用炎黄币计价。

    当然,只做到这些是不具备货币国际化能力的,首先炎黄币还要稳定,这个也不是问题,中国手上的黄金多得很,绝对十分稳定。

    同时还要有海外收入来平衡收支,这也不是问题,中国民族资本正在大力向海外扩张,已经具备调节收支的能力。

    例如远洋商船,单单是赚运费,每年就是一大笔钱。同时还要有民族商人在境外发展商业,足够平衡收支。

    农业产品大量出口,也能够打击其他国家的农业,威胁其他国家的农业安全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战略目标,亏点钱无所谓。实际上农业方面,也亏不了多少钱,甚至还有许多利润。

    如果是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的话,利润会有损降低。

    但就算是亏钱了,靠对外收取铸币税、发行炎黄币债券,那就赚翻天了。

    起码此时中华民国的炎黄币,在亚洲地区是已经取得了主宰地位,那些附属国有的直接用炎黄币,有的则购买炎黄币债券。

    现在要做的,就是把炎黄币国际化。

    国际化这玩意,没有达到足够条件之前如果去搞,那就会像后世的日元、欧元那样悲剧。

    中国此时基本上具备了大部分条件,只要发展些年头,炎黄币国际化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在整个中国到处都在忙着秋收生产时,造船厂也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军舰制造了。

    中华民国此时的民用船只制造能力是380万吨,其中远洋商船制造能力为300万吨左右,其他80万吨主要是生产小型船只、远洋渔船、油轮。

    军舰制造能力则依旧是10万吨,中国海军造舰计划是制造70万吨水面军舰,要用七年时间才造的完。

    海军的计划是在1923年全部完工下水,给造船厂的时间是五年。

    因此财团开始扩充军舰制造能力,5年内这些军舰将全部建造完毕,预计将在1919年将军舰制造能力扩大到18万吨。

    海军开始扩大人员规模,首先海军军校扩张,其次扩招水兵,海军兵力加上后勤人员将达到30万。

    海军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军费申请,将原先每年2亿元的军费,提高到了6亿元,直接向上腾高三倍。

    原先的海军规模不大,2亿元的军费都很够用了,而且还能留下不少钱投入到海军技术研发当中。

    现在不一样了,这个计划制定之后,一旦海军装备上这些军舰,军饷、维护、训练、后勤这些环节的支出都随之增加。

    中华民国的国防建设的支出,相比如今中央政府的税收来说,还不到20。

    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,海军规模实在小得可怜,尽管在亚洲算是最强大的了。

    “作为一个版图已经世界第一,经济总量也跃升,建立一支世界最强大的海军确实很有必要。”宋教仁看着这个计划对袁世凯说道。

    “海军的规模是太小了。”袁世凯也深有同感。

    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,中国在十九世纪长期都是经济总量世界第一,但是却屡战屡败。

    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国防,农业经济所创造的经济总量也无法建设起强大的国防。

    现在情况不同了,中国有工业了,而且是大批大批的先进工业。

    工业有了,技术有了,钱也有了,版图更是空前的庞大。如果中国建设不起强大的国防,那么现在的一切都将付诸东流,早晚都会被洋人抢去。

    之前尽管有钱,但因为国内发展需要的原因,资源需要向建设上倾斜,因此江渝有未提扩大海军的要求。

    在发展与军事的平衡把握上,江渝那强大的全局观也让袁世凯和宋教仁非常信服。

    既然现在军部要求建设大海军,肯定是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,因此他们也没有什么异议。

    袁世凯看着墙上挂着的那副巨大的地图,那是最新版的中华民国地图,中华民国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,地图就更新了十几次。

    如今,这地图也不知道能用多久,如果再占领一些土地,这地图又得换了。

    此时中华民国的版图第一眼看上去的感觉就是大,实在太大了,都把手伸到欧洲地界了。

    过了半响,袁世凯回过神来,吐槽道:“陆军是不是也该扩充一下了?这么大一个国家,只有290万陆军,随便往边疆一铺开就没影了,这万一碰上大战,还不得手忙脚乱。”RS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